余清芳-

余清芳 教授
分機:45114
E-mail:yqf2@ulive.pccu.edu.tw
-
學歷
1、台北市立體育專科學校
2、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教育研究所
3、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博士班
-
經歷
1、光武工專專任助教
2、光武工商專專任講師
3、北台科學技術學院專任副教授
4、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教授
-
研究領域
1、運動教育
2、運動訓練
3、排球技術資訊分析
-
術科
1、排球
2、沙灘排球
3、氣排球
-
學術成就與榮譽
教練成就
1、1992年泰國世界青年亞洲區格賽中華台北男子排球隊助理教練榮獲第2名
2、1993年阿根廷世界青年男子排球錦標賽中華台北男子排球隊助理教練榮獲第12名
3、1997年西班牙帕瑪世界大學女排中華台北助理教練榮獲第6名
4、1999義大利西西里世界大學女排中華台北助理教練榮獲第6名
5、2003年韓國大邱世界大學女排中華台北執行教練榮獲第2名
6、2005年土耳其俾斯麥界大學女排中華台北執行教練榮獲第1名
7、2007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義大利、日本、台北站)中華台北國家女排教練
8、2009年塞爾維亞貝爾格勒界大學女排中華台北教練榮獲第6名
9、2011年伊朗亞洲錦標賽中華台北男排總教練榮獲第13名
10、2013年伊朗亞州俱樂部中華台北男排總教練榮獲第3名
11、2013年亞洲東區中華台北男排總教練榮獲第1名
12、2017年伊朗U23中華台北男排總教練榮獲第3名
13、2017年第三級世界聯賽男排總教練榮獲第9名
14、2017年越南亞州俱樂部中華台北男排總教練榮獲第9名
15、2017年印尼泗水亞洲錦標賽中華台北男排總教練榮獲第7名
16、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中華台北男排總教練榮獲第12名
專業成就
1、2009年~今中華民國排球協會教練委員、選訓委員
2、2009年~今中華民國排球協會
3、中華民國排球協會C、B、A教練講習會講師
4、中華民國排球協會企業聯賽專業球評
5、愛爾達體育台ELTA Sports排球專業球評
6、博斯SPORTS體育台排球專業球評
7、FOX SPORTS福斯 體育台排球專業球評
-
國內期刊
余清芳, & 黎玉東. (2002). 自由球員對排球運動影響之研究. 大專體育, (62), 64-68.
謝清秀, & 余清芳. (2003). 光武技術學院體育課興趣選項教學滿意度之研究. 大專體育學術專刊, 147-157
余清芳. (2003). 2003 年韓國大邱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參賽有感. 排球教練科學, (3), 15-20.
余清芳. (2006). 雅典奧運男女排球教練比賽請求暫停之分析. 大專體育學刊, 8(1), 145-156.
胡林煥, 吳忠政, 余清芳, & 李建毅. (2011). 排球運動選手之前十字韌帶傷害探討. 交大體育學刊, (2), 98-106.
鍾雨純, 吳慧君, 陳竑廷, 余清芳, & 王敏憲. (2012). 複合式訓練動作對跳躍能力及肌電反應之立即影響. 大專體育學刊, 14(1), 92-99.
陳宗榮, 王宇涵, 翁明嘉, 李鴻棋, 李清祺, 王敏憲, 余清芳 & 彭賢德. (2012). 比較增強式訓練與阻力訓練對垂直跳表現之立即性影響. 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 (7), 206-210.
王宇涵, 陳宗榮, 翁明嘉, 李鴻棋, 李清祺, 王敏憲, .余清芳 & 彭賢德. (2012). 使用不同個人化高台評估落下跳躍之表現. 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 (7), 222-225.
黃思綺, 林育豪, 陳克舟, 孔建嘉, & 余清芳. (2012). 排球連續得三分對勝負影響之分析. 中原體育學報, (1), 132-137.
李欣翰, 王宇涵, 詹淑月, & 余清芳. (2013). 阻力運動與有氧運動不同先後順序對膝伸肌肌力之影響. 兩岸運動訓練科學研討會論文集, 57-63.
李欣翰, 王宇涵, 詹淑月, & 余清芳. (2013). 生物力學參數量化增強式訓練之探討. 兩岸運動訓練科學研討會論文集, 64-68.
張淳皓, 余清芳, 王敏憲, & 孟範武. (2014). 利用移位測驗作為側移敏捷能力分析. 中原體育學報, (4), 45-50.
陳宗榮, 余清芳, & 彭賢德. (2015). 骨骼肌活化後增益效應的介紹與探討. 運動教練科學, (38), 83-94.
余清芳. (2015) .高水準排球競技技術表現對勝負影響之探討. 臺北市 :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出版部.
邱金治, 林則旻, & 余清芳. (2016). 排球之負荷強度及訓練原則分析. 興大體育學刊, (15), 1-11.
盧俊宏, 余清芳, & 余致萱. (2016). 止觀心理訓練在體育與運動情境的研究與應用. 中華體育季刊, 30(1), 31-38.
-
國外期刊
Chen, Z. R., Wang, Y. H., Peng, H. T., Yu, C. F., & Wang, M. H. (2013). The acute effect of drop jump protocols with different volumes and recovery time on countermovement jump 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7(1), 154-158.
Tai, W. H., Lo, S. L., Yu, C. F., Wang, M. H., Song, C. Y., & Peng, H. T. (2016, November). INFLUENCE OF APPROACH SPEED AND DISTANCE ON BIOMECHANICS DURING SINGLE-LEGGED RUNNING VERTICAL JUMP. In ISBS-Conference Proceedings Archive (Vol. 34, No. 1).
Chen, Z. R., Lo, S. L., Wang, M. H., Yu, C. F., & Peng, H. T. (2017). Can Different Complex Training Improve the Individual Phenomenon of 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Journal of human kinetics, 56(1), 167-175.
-
獲獎
1、2005年體體育署育運動菁英獎最佳團隊女子排球
2、2013年亞洲東區男排錦標賽帶領中華台北男排榮獲最佳教練
3、2016年學年度之研究論文刊登在A&HCI、SCI、SSCI、EI、TSSCI索引收錄之學術性期刊依中國文化大學學術研究成果獎勵辦法第四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頒發獎狀 (107年3月1日獎狀)
4、2017年印尼巨港亞運會男子排球第三名階段教練獲頒二等三級國光體育獎章
-
教授課程